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依托省美育课程基地的高中地理美育课程开发研究

课题介绍:

本课题的研究是我们地理组依托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的平台,基于学校地域文化,深度挖掘地理学科中的美育元素和学科美育价值,旨在结合学校美育资源与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美育课程并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品味美,在实践中提升发现美、捕足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完美融合。

实施方案:

高中地理美育课程的校本研究旨在以项目研究引领,整合学科教学,丰富教学形式,营造开放的地理教学环境,在“学中做,做中学”,为学生自然成长、创新发展创造机会,最终达成学生审美与创造美能力的提升。

1.在地理野外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欣赏能力:课程带领学生进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碧绿的田野、葱郁的森林、起伏的山丘、奔腾的江河、广阔的湖海等自然景观,置身风景画中,学生享受美并习得审美能力,懂得如何鉴赏美;课程带领学生了解家乡的工农业生产成就、调查繁荣的市场、游览名胜古迹、搜集家乡的风土人情等,通过视、听、嗅、味、触多种感官方式,让学生感知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审美联想和想象潜能,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感。

2.在地理活动中提升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众多实践活动,借助天文馆观察“红月亮”、流星雨等时常出现的天体现象,结合地方政区图绘制该地生态农业园分布地图,编写地理小报和社会调查报告论文集,开展“米兰(中国)佳景”评选和“我的米兰(中国)愿景规划图”图片、建筑模型制作优秀作品展览等,创设平台和活动载体引导学大胆将想法和感情融进表象,形成比较清晰的审美意象,能根据美的法则和客观条件来设计并布置报告会和图片展,能创造出有一定的特性和美感的作品,从而获得有生命力的审美意象、灵感和审美创造能力。

3.运用多样的地理教学媒体创设虚拟环境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信息传媒途径不断更新,虚拟教学环境日益扩大和广泛应用,如依托Stellarum通过虚拟宇宙环境演示日食、月食等天体现象,电子制图设计未来的月球基地、岩石圈物质循环动画制作模拟张家界奇特景观的形成过程,依托南菁高中米兰(中国)平面图构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米兰(中国)模型等等。虚拟环境的地理教学,形成广博的认知领域,引导学生关注多元文化,拓宽宏观视野,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创新思维。

4.借助地理教育的社会环境提升学生的积极人格和济世情怀: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地理夏令营、实践活动的参与,通过了解各种媒体关于教育、绿化、美化家乡活动、“低碳生活”文明消费行动等方面的宣传,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愿景,始终保持卓越的沟通能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就创造性地达成了地理教育的大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同情以及强烈的道德感,培养学生正直、诚信以及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5.本课题的研究是一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依托省美育课程基地的高中地理美育课程开发研究

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