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成长中的中国,成长中的你我。
发言人:陶炯彤
主持人:陆希来
40余年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共采集了381.7千克月球土壤。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美方送给了中国重量为1克的月球土壤。可以说,这一克“馈赠”可能只是在彰显自己的科技实力。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17日,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顺利完成了采样任务,带着月球“土特产”返回了地球。时至今日,我们也实现了“月壤自由”!在我国宣布嫦娥五号完成采样后,美国航天局发文称希望中方能够共享航天数据。相似的情节,角色却发生了互换。
天问启程、北斗组网、万米深潜、5G商用┅┅一个成长中的中国正以饱满谦和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成长中的中国同样也面临挑战与困境。单从从科技层面来讲,网上有一张流传很广的“卡脖子清单”,高精度芯片、高精度数控机床、新材料新技术,都有可能被他国卡脖子,那中国还怎么发展?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提出:要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只有以清单为导向,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限制,才能带来充足的战略底气和安全感。
面对这个任务,我们应该思考:成长中的你我,能做些什么?
成长带来不确定性,但我们要更多地向自己索要确定的答案。我们有对未知学习领域的好奇心吗?有“日拱一卒”的实践精神吗?有并非出于轻率的质疑勇气吗?有分秒必争步履不停的努力行动吗?没有人能准确预知下一场挑战何时来临,但我希望我们都能对上面的提问给出确定的答案,是的,我有,我可以做到。
此外,成长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速度。
中国科技在尖端领域欠债多,但是我们的追赶速度快。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常识,中国被卡脖子的那些技术,往往都是因为材料的问题。比如,制造芯片的高纯度硅材料,还有光刻胶材料等等。那中国材料科学的现状是什么样呢?有专家列出了未来具有超强影响力的20种新材料,其中有多少种材料的前沿研究有中国科学家的参与呢?13种。这就是当下中国的真实科研速度。我们不仅要看到差距,还要看到正在追赶的速度。
那么,做一个赶路人吧!成长中的我们现在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强的,但只要我们正视差距,加速追赶,也终有与高手并肩的一刻。
成长必定挑战当下,我们要更多地立足自主创新。罗振宇在2021年跨年演讲时称:越了解中国创新的现状,我们就越知道,中国创新的水位是在不断抬升的。他和团队在调研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后感慨道:“中国创新的真实场景,就是这样,在这一间间的工厂,一条条的生产线上,由中国的2亿工人,每年毕业的将近300万理工科大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挑战的过程中,自下而上地自主创新实现的。”
就像成长中的中国一样,我们要拥有明确的实干意识,要跑出可观的速度,更要自主自立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临近期末,同学们一定都在心中竖起了一块倒计时牌。向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要效果,向良性稳定的心理素质要状态,敢于接受竞争,善于反思得失,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应该努力践行的。
同学们,用不了几年,中国今天的任务清单,就会交接到我们手中,让我们肩负使命,向阳生长!最后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佳绩!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了!